信息化手段是醫院進行DIP改革的關鍵支撐!

2022-06-08 11:36
285

       近年來,國家醫療保障局,為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醫療服務透明度,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率,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其中提出了DIP改革,國家試點正式推出DIP,DIP從國家層面對建立適合我國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進行了又一項頂層設計。

什么是DIP呢?

       其實就是用大數據的方法,通過分析真實世界的海量病案數據,發現疾病與治療之間的內在規律與關聯關系,建立疾病嚴重程度、醫療行為規范程度對醫療服務的影響因素評估模型,構建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和校正體系,客觀反映疾病嚴重程度、治療復雜狀態、資源消耗水平與臨床行為規范。

       與DRG不同,DIP點數法在精細化管理上仍稍粗放,但基本原理與DRG是一樣的。在服務效率、費用轉移、病例轉移、成效和收入結構這五個方面將持續對民營醫療機構形成壓力,從而迫使其轉型。但DIP點數法仍有自己的特色,而這些特色對醫院的挑戰更為直接。

醫院為什么需要實施DIP?

從理念的角度分析DIP更符合國情、客觀反映臨床現實,具有公開、透明的現代管理特性,可借此推動醫藥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動醫保基金使用與區域衛生、醫院發展間的平衡。

從技術的角度分析DIP可利用真實、全量數據客觀還原病種的疾病特征及醫療行為,并通過對疾病共性特征及個性變化規律的發現,建立醫療服務的“度量衡”體系,較為客觀的擬合成本、計算分值、結算付費,形成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技術支撐。

從實施的角度分析通過DIP付費改革,可建立醫保對醫療機構支付管理和激勵更有力的約束機制,突出病組(病種)、權重(分值)和系數三個核心要素,解決了醫保監管與醫院實際營收此前信息不對稱問題,使醫保支出透明可控。

以此為基礎,根本上改變中國醫療機構長久以來“冗余”的運營管理機制。從當前粗放式規模擴張,轉向更注重成本控制、更體現醫療服務價值的精細化管理,從而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引導臨床回歸醫療本質。

目前的大部分醫院績效管理粗放式”發展之路

目前的績效管理主要方式,大部分采取收支結余提成法或醫療項目點值法為主,主要是與醫保按照項目付費相適應,激勵導向是“多收入”或“多做項目”才能多得,醫院才能獲得更好的收入,績效激勵促使醫院走“粗放式”發展之路,對醫療服務能力、醫療質量和成本控制重視不夠,也推動了“看病貴”,也是導致醫?;鸫┑罪L險大增的誘因。

DIP支付改革從按照項目后付費,向按照病種組預付費轉型,采取的是“病組包干付費、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辦法,現行的績效激勵增加收入未來就可能變成成本。所以說目前的績效管理方式不能適應DIP支付改革。

ABUIABACGAAgsZqSgwYooLCt3QUwgAo4mQY.jpg

信息化手段是醫院進行DIP改革的關鍵支撐:

DIP改革,不僅關系到醫院和醫保的結算,還貫穿于臨床診療服務的全流程。建立智慧醫療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醫用材料的運營數據分析,耗占比、藥占比可視化管控。從材料采購到正式投入使用,實現全過程實時跟蹤管控,結合工作形式,確定關鍵控制點,實行陽光采購,禁止超定額領用。實現醫院由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走向“降成本、謀發展”之路的有效手段。

引進醫智聯智慧醫療管理,以信息技術、智能物聯網設備,實現醫院醫療物資全程可視化及全程追溯管理,達到院內院外信息互聯互通一體化。并能實現實時、多維度、全方位的質控監管及數據分析,使醫院醫保管理更加科學化、系統化、數據化;可有效引導專科水平提高,起到監督醫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的效果。

這就倒逼醫院實施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

倒逼醫院必須從材料采購到正式投入使用,實現全過程實時跟蹤管控,結合工作形式,確定關鍵控制點,實行陽光采購,禁止超定額領用。

DIP付費已是大勢所趨,SPD服務平臺也就應運而生:

DIG付費模式下,SPD物聯網平臺配合實現醫用材料的運營數據分析,耗占比、藥占比可視化管控。實現醫院由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走向“降成本、謀發展”之路的有效手段。深圳醫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耗材、物資、設備管理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以物聯網為基礎,以用戶體驗為切入點,專注研發醫院內各業務場景的物資、設備管理優化應用,自主研發醫院內物流智能設備和信息平臺產品,定制化的醫療物資場景內流通及管理解決方案,打造醫院智能醫居式集成服務解決方案。

運用信息化醫院成本核算系統支撐DIP改革,通過完善醫院內部管理來合理控制醫保費用及規范員工個人行為,從而提升醫院績效綜合評價能力。


留言咨詢

  • 姓名:*

  • 電話:*

  • 企業名稱:*

  •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