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醫保支付方式試點改革,隨著國家醫保局印發《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政策文件的發布,支付方式的改革進程加速推進。明確從2022到2024年,要全面完成DRG/DIP付費方式改革任務。
預計2024年底,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全部開展DRG/DIP付費方式改革工作,先期啟動試點地區不斷鞏固改革成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保基金全覆蓋。無疑,未來三年內,DRG/DIP將開始重新定義市場準入規則!
眾所周知,從2019年開始,國家醫保局就在全國30個城市開展了DRG付費試點。目前這30個試點城市全部進入了模擬運行,有些城市已經開展了付費工作。今年,所有的試點城市將全部開展實際付費。
而從去年開始,在全國的71個城市啟動了DIP付費試點,目前這71個DIP試點城市已經全部完全了預分組工作,今年內也將實際付費。
并且,在國家試點的基礎上,一些省份也選了工作積極性比較高、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城市開展試點,初步摸底了解,達到100多個,所以全國目前為止DRG、DIP的試點超過了200個。
如果說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是對當下市場的中短期調整,那么DRG/DIP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則是對未來院內耗材市場格局的重塑,影響更為深遠。
DRG大家應該早已了解,屬于舶來品,在國外已經實行很多年,即通過打包收費的形式,將藥品和耗材內化成醫院的運營成本,最終實現收付費的閉環,倒逼醫院降成本,控耗材。
而DIP則是我國首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產物。DIP不再細化明確各醫療機構的總額控制指標,而是把項目、病種、床日等付費單元轉換為一定點數,年底根據各醫療機構所提供服務的總點數以及地區醫保基金支出預算指標,得出每個點的實際價值,按照各醫療機構實際點數付費。
DRG/DIP付費方式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大趨勢將倒逼全國范圍內信息化建設較弱的醫院完善數據、提高病案質量,并在此基礎上逐步上傳各項診療、檢查、用藥等信息。
同時,各區域內醫院和醫保管理機構的“信息孤島”將被打破。借助大數據,醫保管理可以逐步實現全過程監控,單個病種在不同醫療機構的診療、花費等直觀數據畫像將更加清晰,相關的合理或不合理現象將一目了然。
在大數據和分值的配套下,醫保病人的用藥、耗材使用和收費情況都將置于醫保部門的實時、全面監控之下,促進醫院管理者主動開啟全方位學習和對標,調整業務、控制成本,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
毫無疑問的是,隨著DRG/DIP付費的不斷落地,醫院的經營模式勢必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對于醫院來說,如何制定最“經濟適用”的治療模式,同時嚴格控制耗占比、檢查和手術占比?都將會成為此后的側重點。與此同時,醫保倒逼醫院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勢必會推動醫院對經銷商進行新一輪嚴格的篩選,影響所有醫械企業、代理經銷商。
DRG/DIP付費已是大勢所趨,醫藥/器械行業在面臨生存挑戰的同時,不僅需要優化自身,以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更需要優化成本管控,合理降低運營成本,尤其是藥品耗材和試劑的運營管理。其中,以醫院信息化建設為基礎的醫院藥品、耗材、體外診斷試劑等醫療產品的精細化運營管理必定減負降本的出路。SPD服務平臺也就因運而生,一方面醫院可以通過SPD平臺,將藥品、耗材和試劑的運營管理外包,并能實現采購、供應、使用及結算的全流程可視化監管;另一方面,醫藥供應企業,可以通過在各級臨床科室建立工作站,實現全流程智能化作業,減少運營成本。
智慧醫療SPD物聯網解決方案,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實現醫療物資管理提質增效,減負降本,滿足使用后結算,零庫存管理,讓藥品、耗材、試劑等醫療物資采供用環節精細化管理。同時,醫智聯智能硬件結合智慧醫療SPD物聯網平臺可與醫院His、LIS、HRP等內部系統平臺無縫對接,也可與政府GPO采購平臺,供應商ERP對接,達到院內院外信息互聯互通一體化。